大禹文化②丨九州与德州
发布日期:2025-08-17 13:30    点击次数:190

【编者按】

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,蕴含着丰富的历史、地理与人文价值。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,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。为挖掘好、保护好优秀传统文化,发挥党的新闻媒体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,促进地域文化研究与传承,大众网德州频道策划推出大禹文化专栏。

□马宝涛

原始社会时,以各大氏族部落聚居地为界,华夏大地被分为十二州。大禹治水,也是一次对自然资源的大普查。大禹摄政后,根据手中积累的资料,并结合后期巡视见闻,对各州进行了大幅度调整,将“天下”划分为九州。不过,不同文献对九州名称和范围的记载有细微差异,如部分文献有“幽州”“并州”而无“徐州”“梁州”,但《尚书·禹贡》的记载因系统完整,所记“冀、兖、青、徐、扬、荆、豫、梁、雍”九州名称成为后世公认的主流说法。

九州的划分以山川河流为天然界限,体现了“山川形便”的区划智慧。据《尚书?禹贡》载,“济河惟兖州”“海岱惟青州”“海岱及淮惟徐州”,即济水与黄河之间为兖州,大海至泰山之间为青州,东至大海、北至泰山、南至淮河之间为徐州。这一划分下,今山东省大部属青州,南部涉徐州,西北部则属兖州。

清康熙41年《山东通志卷五·疆域》载:“《禹贡》海岱惟青州,济河惟兖州,海岱及淮惟徐州。今并青、兖而有之,得徐之半。”

如今的德州,正位于古济水与古黄河之间的区域,因此在九州体系中,德州属于古兖州。当时的黄河经河北平原至天津入海,济水则是流经豫东、鲁西的独立河流,二者共同构成了兖州的地理边界。

至于各州的大致方位,根据史书记载并参照山川河流等地理信息,冀州包括今河北大部、山西北部及辽宁西部;兖州在今山东西部、河北南部及河南东北部,地处黄河下游流域;青州涵盖今山东半岛及辽东半岛一带,濒临渤海、黄海;徐州包括今江苏北部、山东南部及安徽东北部,地形以平原为主;扬州范围较广,涉及今江苏南部、安徽南部、浙江、江西及福建一带,水网密布,多丘陵;荆州位于今湖北、湖南大部及河南南部,是长江中游的重要区域;豫州地处中原腹地,今河南大部、山东西南部及安徽西北部,被视为“天下之中”;梁州大致包括今陕西南部、四川、重庆及贵州北部,多山地高原;雍州位于今陕西北部、甘肃大部、宁夏及青海东部。

作为大禹文化的重要载体,九州划分不仅是地理分区,更蕴含着“因势利导、因地制宜”的治理智慧。大禹划分九州后,依据土地肥沃程度将田地分为九等,并结合治理进度确定贡赋等级。《尚书?禹贡》载:“(兖州)九河既道,雷夏既泽,灉、沮会同,桑土既蚕。是降丘宅土。厥土黑坟,厥田惟中下,厥赋贞。作十有三载乃同。”意为兖州境内九条河道已经疏通,雷夏泽已经形成湖泊,灉水和沮水在此汇合,适合种桑的土地已经可以养蚕。人们从丘陵上迁下来,定居在平原上。这里的土壤是黑色的沃土,野草长得茂盛,树木长得高大挺拔。这里的田地属于第六等(中下),赋税定为第九等(贞,古代九等赋役中最末一等)。经过十三年的治理,这里的赋税标准才与其他州相同。

综上,追溯九州时期的兖州版图,找寻今日德州的地域坐标,可见“治水—定居—定赋”的逻辑,恰是大禹“劳身焦思”治理天下的生动体现。